完整译文如下:
老君说:“大路沒有形状实虚,但生孕出带实虚形状的乾坤;
大路沒有感情波动,却能让太阳太阴升降机交替
大路沒有姓名,而能成住坏空知名的天地万物
我也不知道它的姓名,凑合就叫“道”
道的情况有清和浊
有动和静
相对性乾坤而言一清一浊
一动一静
相对性男人女人也是一清一浊
一动一静
从源头分离出来衍流进表末,进而长出人世间天地万物
清是浊的源头,动是静的基本
人会常幽静,那麼天地人就是一体
人的观念喜爱清楚,但被情绪影响
人的情绪喜爱平静,却被冲动牵引带
常常解散一下冲动那麼情绪当然平静
清除一下情绪,观念当然清楚
当然就不容易升起各种各样冲动,贪婪,嗔恨,沉迷也就杀死了
而没法保证这一,也就是说由于沒有清除情绪,沒有解散冲动
能解散冲动的人,向内观查自身的心,发觉并沒有一个说白了的心
向外观查样子,发觉并沒有一个说白了样子
再看身外的物块,并沒有说白了的有物有体
这三者都能悟透,就会了解到一切物相同同虛空
再观查空相,发觉空相都是一种妄识,并沒有说白了的相被空了。
这一所空被空即然是一个假像,那麼觉得其为假像这自身都是一个假像。
当这一切的假像妄识都不会有了,心情就极其平静
最终平静到压根无需察觉本身的平静情况,都没有去追求完美平静的冲动,那样如何将会再造出冲动?
冲动即然很难难以升起,就是说真实的瞬间静了。
以真实清静清楚的心来待人处事,那样的心才算是人们的自心天性。一直这般做事就会一直平静,此后就幽静了,秉持着这一幽静的心,就会逐渐体入真道
即然入了真道,可假名为得道成仙,尽管名叫得道成仙,实际上一片空白得到。
以便忠恕之道别人,才起个全名是“得道成仙”。能悟解这篇经的人,就能够 散播经中真知
老君说:上等聪慧的人沒有斗争的心,下等聪慧的优秀人才好斗争
真实有社会道德的人,心里清静能够宽容,不容易教义性的用职业道德来约束力自身和他人,而自觉得有社会道德的优秀人才去固执社会道德规范。
这种固执标准和规范的人,不可以真实搞清楚什么是道德
一切众生因此不可以感悟真实的大路,由于有不正确的了解,
这种不正确的了解,就能猛地拨动心魄
惊扰了心魄,就会固执在所见即的事情上
固执在事情上,也就是说对事情造成贪求
贪求的自身就是说苦恼
苦恼和不正确的了解,让心里焦虑让人体痛楚
因此心就遭受沾污,造成生死轮回。
常常沉浸于深谷中,始终不容易感悟真实的大路
这一永恒不变的真道,悟解的人能自人体用
能悟道的人,心一直是幽静的
原文如下:
老君曰: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
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
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。
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。
夫道者有清有浊,
有动有静。
天清地浊,
天动地静;
男清女浊,
男动女静。
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
清者浊之源,动者静之基。
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
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
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
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,
澄其心而神自清。
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。
所以不能者,为心未澄,欲未遣也。
能遣之者: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;
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
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。
三者既悟,惟见于空。
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
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
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;
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?
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
既入真道,名为得道。虽名得道,实无所得。
真常应物,真常得性。常应常静,常清静矣。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。
为化众生,名为得道。能悟之者,可传圣道。
老君曰:上士无争,下士好争;
上德不德,下德执德。
执着之者,不明道德。
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为有妄心
既有妄心,即惊其神;
既惊其神,即着万物;
既着万物,即生贪求;
既生贪求,即是烦恼。
烦恼妄想,忧苦身心。
便遭浊辱,流浪生死。
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。
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,
得悟道者,常清静矣。